葡萄酒消费“权利宣言”
发布时间:2012-11-22     点击:1305次
女儿的社会研究课布置了一道不同寻常的作业:从海洋生物的角度出发,撰写一份“独立宣言”。这包括海洋生物们拥有的生命、自主以及自由等多项权利。当我看到海洋生物们长长的权利清单和它们的抱怨时,不禁偷笑。但受此启发,我也突然想到,要创造一份独一无二的葡萄酒消费权利清单——葡萄酒消费“权利宣言”。
根据亲身经历,我总结了在消费葡萄酒时应当维护的九项权利,以供参考。
预算之内选择的权利。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可观的户头,以香港为例,在外就餐要点一瓶葡萄酒,没有宽松的预算时,就可能遭遇歧视。香港一些餐厅的酒单上,每一款葡萄酒的价格都超过四位数。有时候我们只是想挥霍一下,享受一支简单而符合预算的葡萄酒而已。建议餐厅不要都只盯着贵价酒的生意,多上一些不那么昂贵的葡萄酒供顾客选择。
选择波尔多之外的权利。翻阅一页又一页的波尔多酒单,坦率地说,果然平淡且过时。身在香港的我们,已经被不同的进口商宠坏了,超过百种以上来自知名度低的小酒庄的葡萄酒也很精彩。选酒时有趣,品尝时也不时能感受到造酒者的热情。只把眼光局限在波尔多,困在安全地带供应葡萄酒,显然不是聪明的做法。
获得最新酒单的权利。当精心选定葡萄酒,在下单时才发现该酒已没有了,或者年份已不同,这个情况绝对会让人发疯。对我来说,要点一款特定的年份酒通常都不会掉以轻心,因此当被告知该酒没有时,也等于被告知我浪费了10至15分钟的时间。正如一个餐厅的菜单应该是准确和及时的一样,酒单亦应同样受尊重。
拥有好质量酒杯的权利。说起来有些讽刺,香港、上海或新加坡这些城市,在这个问题上,相比巴黎、佛罗伦萨或马德里差距并没那么大。作为一个对葡萄酒相对陌生、正敞开胸怀拥抱葡萄酒的亚洲城市,不时有玻璃制造商的精明推销员在厨房或酒吧堆满各式各样的酒杯。反观巴黎的咖啡厅,人们也在用小酒杯来喝葡萄酒,此时你最好忘掉晃动酒杯或者闻香等动作,一口把它干了,这是欧洲人自己的干杯文化。
确保品尝时温度适当的权利。这是我对城中餐馆一直以来的抱怨,红酒在待酒时太暖而白酒又太冷。当我向侍应生要一个冰筒来为红酒降温时,他们常常报以疑惑的凝视。红酒的饮用温度必须保持在18℃-20℃,而白酒则在10℃-12℃,不能过热或过冷,这是一个侍酒的基本常识。品酒时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到品尝时的香气和味道,同样,酒的香气、酸度和单宁强度也会因温度而有所区别。
开瓶前检查葡萄酒的权利。这种情况确实会发生:下单时所点的葡萄酒和侍应生带来的不一样。实际上,这种非蓄意的错误还在不时上演。究其原因,是很多亚洲城市的侍应生们没有受过正规的侍酒训练。某些酒标可能看起来相同,但他们可能没有读到标签上小字写着“Reserve(珍藏)”、“Vieilles Vignes(老藤)”或“Special Selection(特选)”。
即使是女人也享有试酒的权利。据我的亲身经历,在试酒时女性往往是不受重视的。外出用餐时,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向侍酒师点酒,但他把酒拿来时,却给在座的其中一位男士试酒。这种情况不时发生,令我不禁想起葡萄酒仍然是一个由男人主导的世界。
拒绝受木塞污染的酒或坏酒的权利。关于这点,我已强调多次:我在L’Atelier Robuchon用餐时提出一支Chablis已受木塞污染,侍酒师却在没有用心去闻或试的情况下坚持认为“是Chablis酒应有的味道”!这样的傲慢无礼实在不应容忍,如果你确定一支酒已受木塞污染(可嗅到湿纸板和腐烂蘑菇的气味)或已氧化(可嗅到马德拉酒或苹果醋的气味),应要求更换一支新酒。
询问有关葡萄酒背景的权利。当你决定点一支非常成熟并且昂贵的葡萄酒时,当然想知道并且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它的历史。当然,这绝对应该是你的权利之一。向餐厅询问他们是如何获得此酒、如何储存、酒的背景,或检查一下酒的水平位(理想情况是葡萄酒应该到酒瓶的颈部),又或是看看酒标有没有损毁等也非常合情合理,这些细节都能给你一些判断葡萄酒质量的线索。
或许,你会认为上述九项权利有些过于隆重繁琐。实际上我是想提醒你,尽可能多地了解葡萄酒,主张消费时应有的权利,不仅有助于在餐厅里选到合适的酒,更重要的是,能保证你恰如其分地享用它。
李志延
韩国人,出生于首尔,毕业于哈佛大学,现定居香港,是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英国葡萄酒大师学院颁发的“葡萄酒大师”资格的亚洲人士,也是英国葡萄酒与烈酒教育基金会认证葡萄酒导师和美国葡萄酒导师协会认证葡萄酒导师,是著名的葡萄酒品鉴师、记者和顾问。著有《Asian Palate》等书,定期为著名葡萄酒杂志英国《Decanter》、美国《Wine Spectator》和法国《Revue du Vin》撰写文章,并为香港《南华早报》、中国《中国商业新闻》和韩国《Noblesse》撰写专栏。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分享至:
上一篇:我的葡萄酒里不禁烟 下一篇:从来佳酿似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