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德威堡酒业官网(德威堡中国运营总部)
红酒加盟 德威堡——中国进口红酒优质品牌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08-8808
行业宝典
葡萄品种类
葡萄酒书籍
葡萄酒历史
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礼仪

葡萄酒大赛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2-11-28     点击:1479次
尽管我们在宣传葡萄酒时,都愿意强调它的文化内涵,但是,无庸置疑,葡萄酒首先是一种商品,才得以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文化属性的商品,其推广方式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各种葡萄酒大赛就是这样一种商业推广行为,葡萄酒大赛之我见。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方式似乎被二元化了:非对即错,非黑即白。但在葡萄酒的世界中有很多中间地带,正如葡萄酒的颜色一样,即使涉世不深的顽童也能看出来,葡萄酒至少有三种颜色:红、白以及桃红。假如你认为自己是专家,那么葡萄酒的颜色在你眼中应该更丰富多彩。对待各种葡萄酒大赛的态度也是这样,葡萄酒大赛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看客的眼神与心情。 简言之,各种名目的葡萄酒大赛,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选定的样品进行归类评价,并将其特点进行简单地符号化,用消费者容易识别的各种奖项标注其品质。这也是为了方便消费者选酒,或者说为葡萄酒生产者推广产品而设计的一种服务,多冠以“挑战赛”、“大奖赛”等名号。  

葡萄酒大赛的影响力

各种葡萄酒大赛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大赛能否在葡萄酒世界长久生存的主要因素。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作为葡萄酒大赛组织实施的主体,对大赛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中国曾形成广泛影响的“中国八大名酒评选”,以及在葡萄酒世界广为流传达百年之久的“1855法国波尔多梅多克酒庄分级”,正是因为主办单位的官方身份,评比结果得以广泛流传。由于大赛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在自由经济体制下,政府或者其附属机构似乎不便作为大赛的主办单位,否则落选者始终能找到抱怨的空间,第六届中国名酒评比的无果而终便是一个佐证。 目前,各种名目的葡萄酒大赛都是一些商业机构作为主办单位,哪一个更具有影响力,似乎难以一概而论,历史也许就是判断其影响力的简单标准。   公开公平公正性 葡萄酒大赛的影响力,首先来自参赛单位的认同。作为最直接的参与者,他们比消费者更关心大赛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只有他们认同,大赛才得以进行。所以要打造大赛的影响力,组织者首先应令参赛者感到满意。   评委队伍 大赛评委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是大赛影响力的重要来源。试想,如果奥巴马或者迈克尔·杰克逊作为某个葡萄酒大赛的评委,该是何等轰动!可是,很不幸的是,社会知名人物或者不具备评定的专业水准,或者不屑于参与“葡萄酒大赛”这等小事,就算是最具潜力的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他对葡萄酒的认识水平获得世界公认,也曾经在担任法国农业部长时促成木桐庄的升级——也因为年迈而正在逐渐丧失这种专业水准。 作为评委,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具有将参赛样品按照品质进行排队的能力,即使样品普遍很好或者很差。当然,既然作为评委,他们的这种基本能力通常是没有问题的。或许人们会认为一些冠以“大师”、“之父”头衔的评委会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其实这种判断也仅仅局限在业内正确,作为一般的消费者,他们何从了解并信服这些所谓的优秀评委的专业背景或者能力呢?或许对于消费者,最简单的认识评委的方式就是类比,将评委的文化背景与饮食习惯与自己比较,如果能发现类似之处,自然就容易获得认同,毕竟葡萄酒是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消费者的文化与饮食基础,对其选择葡萄酒会产生重要影响。 评委队伍是否稳定也能影响大赛的影响力,通常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葡萄酒大赛评委队伍就相对稳定。   样品管理 样品管理首先涉及的问题是样品如何分类。要进行比较,首先必须限定一个范围。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如何进行直接比较?波尔多葡萄酒如何与勃艮第葡萄酒进行比较?波尔多品牌酒又如何与酒庄酒比较呢? 其次是样品采集方式。葡萄酒具有特定的商品属性,如果组织者能够在市场上购买样品,当然是最公正的,但是,这种方式似乎无法操作。因此,目前的各种大赛都是由参赛者送样,并要求送样者书面承诺样品的真实性——样品是一种在市场中流通的商品,而不是专门为大赛准备的。一些葡萄酒国际大赛规定,参赛样品产量应不少于500瓶,并且须标明主要销售的市场。   推广方式 形成广泛影响力的大赛具有这样的特点:组织者是依附于知名的博览会或者就是博览会的分支机构,比如1855年巴黎世博会所留下的1855波尔多酒庄分级制度;或者组织者是专业的媒体,比如英国的葡萄酒杂志《Decanter》组织的每年一度的DWWA(Decanter World Wine Awards),由于杂志在行业内的巨大影响力,这个大赛享有盛名也就不足为奇。   收费与否 大赛收费,历来颇受诟病。但是,如果不收费,这种商业活动又如何能够进行?所以,收费与否不是问题的关键。最简单的收费方式是根据参赛样品收取参赛费,目前多数葡萄酒大赛的收费标准大致在100美元(或欧元或英镑,取决于在何处举办)左右。也有些大赛拥有合作伙伴,但是,选择合作伙伴时要格外小心,要绝对避免赞助商参赛的情况,尤其是那种多元化经营的关联品牌。  

世界知名葡萄酒大赛

伦敦作为世界葡萄酒的主要消费地,所举办的各种葡萄酒大赛影响力巨大。但是,这些大赛也是容易被混淆的,这其中包括《Decanter》的DWWA和IWSC。以下是世界各地影响力相对广泛的葡萄酒大赛。   《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奖赛(Decanter World Wine AwardsDWWA 由伦敦葡萄酒专业杂志《Decanter》组织,每年一度。样品分组合理,每个分组的评委主席固定,可以很好地把握不同年度评判的标准。近几年几乎每年达到上万个参赛样品,足以证明其认知度之高,对于生产者也是一种认识自己产品水平的很好渠道。   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竞赛(International Wine & Spirits CompetitionIWSC 拥有悠久的历史,于1969年由酿酒师俱乐部创立,最终规范成为今天的“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竞赛”。   国际葡萄酒挑战赛(International Wine ChallengeIWC 创建于1984年的IWC颇具模仿的嫌疑,创始人于2006年将这个大赛转让出售,之后又在世界各地复制类似概念,2006年曾在中国举办一次。   巴黎农业大赛(le Concours Général Agricole 自从1855年巴黎世博会后,巴黎人一直致力于农产品的展示,其中具有官方背景的巴黎农业大赛涵盖了葡萄酒、奶制品、动物的比赛甚至年轻从业者的技能大赛。   波尔多葡萄酒博览会葡萄酒大赛(VINEXPO 每两年一届的波尔多葡萄酒博览会可以称得上是葡萄酒的奥林匹克比赛。尽管这几年受到来自欧洲以及新世界的一些挑战,但是其作为专业展会的影响力仍然无人能望项背。展会期间也进行葡萄酒大赛。此外,波尔多葡萄酒博览会作为一个专业酒展也进军香港,把香港作为攻占亚洲市场的桥头堡。   布鲁塞尔国际大赛(Concours Mondial de Bruxelles 由身为国际酿酒师协会主席的意大利人于1994年创建于布鲁塞尔,这种纠结的关系似乎也预示了这个大赛的纠结前景,尽管在欧洲表现普通,但是,中国人还是颇有些认同。   悉尼国际葡萄酒大赛(Sydney International Wine Competition 有人开玩笑说,想找一款没有获过奖的澳大利亚葡萄酒是很困难的事情,言外之意,澳大利亚葡萄酒大赛很多,国际的、国家的、地区的甚至是更小范围的,不一而足。其中创建于1982年的悉尼国际葡萄酒大赛知名度相对要大一些。   旧金山国际葡萄酒大赛(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Wine Competition 自从1976年巴黎大赛加州葡萄酒大胜而归,美国人便开始热衷于举办葡萄酒大赛。创建于1980年的旧金山国际葡萄酒大赛以及创建于1985年的美国葡萄酒协会葡萄酒大赛(American Wine Society Commercial Wine Competition)便是其中的代表。   亚洲葡萄酒大赛 新加坡作为亚洲服务业的输出国,在餐饮、酒店管理以及葡萄酒服务方面走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前面。作为亚洲饮食文化的融汇地区,新加坡葡萄酒服务在亚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有必要关注一下在新加坡举办的一些葡萄酒大赛。亚洲葡萄酒大赛在亚洲葡萄酒展(Wine For Asia)期间进行,此外,《联合早报》与《新加坡葡萄酒评论》联合举办的新加坡葡萄酒挑战赛也值得关注。     李德美 北京农学院教授,担任《酿酒工艺学》《葡萄酒文化与欣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葡萄酿酒科研与生产工作。担任中国葡萄学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葡萄酒产品质量认证评委,《中国葡萄酒》《葡萄酒》《酒典》《酒尚》《天下美食》等杂志顾问、专栏作者,新加坡《葡萄酒评论》《波尔多葡萄酒概览》杂志特约撰稿人,CCTV调酒师大赛评委。   文章来源:李德美新浪博客

分享至:

上一篇:波尔多的快餐化和同质化 下一篇:以价取酒 失之佳酿
红酒加盟,在线咨询
红酒加盟,申请合作